前 言
建国六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告诫人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是因为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并为其提供智
力条件;而物质文明建设则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外在条件和物质基础。因此两者相辅相成,相
互依存,密切关联,不可分离,如人之两手,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
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
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
观的具体要求,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于明
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进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可以说,现在是我们全面创建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之时,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我们看到,“仁义礼智信,信内求财;温良恭谦让,让中取利”的儒家伦理道德文化思想与理念,
使我们炎黄子孙沐浴在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与礼仪之邦的灿烂阳光之中,并在建立与健全现代企业制
度,完善企业治理与文化,规范企业思想和行为、推进社会与企业正义、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落实科
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早在18世纪,以《国富论》闻名天下的英国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在其一生倾注了大部分心血的《道德情操论》名著中就向世人强调:人在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同时要
受道德观念的约束,不可伤害他人,而要帮助他人,人既要“利己”也要“利他”,道德与正义对于
社会乃至于市场经济的运行至关重要[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韩巍,译.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5.。19世纪西方思想家傅立叶(Fourier)明确指出,伦理协作是普遍的完善,在经营制度上有极
其光辉一面;他把物质利益与情感的平衡视为善与美、有益与愉快的关系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 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西方国家数百年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表明:企业伦理道德对市场经济
教育机构及政府高举伦理道德旗帜,成为西方经济社会活动的一道亮丽景观。西方企业迎来了一个伟大
的伦理道德时代。在英美及西欧、日本的较多先进企业内部逐步建立起严格的伦理制度和监管机制,主
要表现为这些优秀企业的职能、地位、作用向伦理转移,企业战略、决策与道德融合,企业整体、企业
高层、企业员工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强烈感受到伦理道德的渗透、感召力和丰厚的社会回报。优秀企业伦
理道德的巨大力量以其“秩序与资源”的基本价值向这个时代充分展示出来,显示其勃勃生机。据有关
权威机构对世界500强前100强企业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前100强中近90%的企业都非常重视管理道德,都
有明确的伦理手册、伦理章程或管理伦理纲要,制订了成文的伦理准则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不少企业出
现一种新型职位:伦理主管。国际企业界改变旧有偏见的经营观念,把企业目标定位在追求利润与推动
社会良性循环的变迁上,使企业能够长久持续协调地生存下去,并且发展壮大。经营业绩一直不俗的强
生、惠普、波音、IBM等,因成功运营公司伦理而受到广泛推崇。
1987年,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约翰·沙德成为社会公众的焦点人物,他捐赠2 000万美元
给哈佛商学院时,倡议设立“管理决策与伦理价值”这门课程。全美最佳10所商学院MBA的9门核心课程
中,就有企业伦理学。现在,美国90%以上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以及欧洲的绝大多数大学,都开设了企
业伦理学、管理及商务伦理道德、企业伦理与企业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课程,重视企业伦理与企业道德教
学成为世界各地商学院或管理学院MBA、MPAcc培养的一大特色。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商学院
MBA都把商业伦理管理作为管理经营战略与方针的核心课程。
今天,中国已经加入WTO,这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既充满发展前进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又面临来自强
大的国际优势企业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充满竞争、文化多元和信息密集的网络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将
不得不接受国际社会及世界各国更为严格的检验与监督。可以说,在公平开放的国际化竞争中,没有伦
理道德约束的企业和公司难逃被淘汰的厄运,没有伦理道德自律的企业家将被剥夺参与竞争的资格而无
地自容,作为联合国企业社会责任及全球契约委员会主席的安南建议,中国推动经济发展应该把商业伦
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国家战略。
我国企业界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走出企业管理和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大力开展企业道德教育,强化企业
伦理道德理念,将企业道德作为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企业组织框架
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伦理监督机制,切实提高企业员工伦理道德或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水准;促使我们
的企业家与企业员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共创人间净土,以确保企业间开展良性竞争,在正确轨道
上健康持续协调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为了全面开展企业道德教育,加强企业道德建设,必须进行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然而,长
期以来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关注不够,研究不多,著述较少。撰写本书正是为改变这一局面所做的努力。
出版这本以高等学校经济、管理、法律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的著述,实属必要,非常及时,很有出版价
值。
本书分十三章,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对经营活动与企业工作中的道德现象及其规律性,即企业伦
理行为与企业道德活动展开全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新颖的观点,构建了企业伦理道德理论及其应
用体系,以期科学地揭示企业伦理道德的本质特征、职能作用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本书在编写过
程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第一,资料丰富,信息量大。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叶陈刚等同志撰写的《企业伦理概论》一书采
用了案例研究法,介绍海尔、惠普、强生、本田公司等成功案例与华人首富李嘉诚等楷模,解剖安然—
—安达信、三鹿奶粉等公司造假重组案艰难历程。每章中都配有内容丰富的引言,提供北京同仁堂、著
名会计专家顾准等历史资料。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本书的阅读信息量,从而为本书的理论阐述提供大量
佐证。
第二,实践性强,数据翔实。本书首次提出伦理经济并非从属于法治经济,伦理经济与法治经济同等重
要,从而对伦理革命的地位作出重新诠释,强调企业管理者必须作出伦理领导和伦理决策,从而前瞻性
地预测伦理革命是一次伟大的管理变革。本书深刻剖析企业的失德行为并进行现实反思,提出企业道德
原则设计,阐述企业管理的伦理机制、企业道德管理的实践组织。
第三,体系完备,便于应用。本书将企业伦理细分为企业内外部管理伦理、企业理财与会计伦理、企业
信息科技伦理,角度比较新颖,内容也与国内外同类图书有所不同。此外,笔者密切联系中国政策动态,
提出企业管理者必须借助伦理道德建立强有力的自律机制与他律机制,伦理道德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与法
律法规相配合,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最后,笔者关注企业伦理学科比较前沿的研究领域,比如电
子商务下的新伦理议题、全球企业伦理、构建“伦理型企业”等,紧随时代潮流,具有宝贵的应用价值。
第四,版式活泼,易于教学。本书在内容安排、体例设计、写作方法等方面与国外教材接轨。采取弹性
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便于教师根据不同情况授课。结合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教学特点,每一章
都配合以本章学习目的、引言、本章小结、本章关键术语、案例分析题、练习题,便于学生的课堂讨论,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伦理道德问题的能力。
由于企业伦理学是在企业道德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故本书针对股东、董事、独立董事、监
事、公司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关注的社会公众、企业员工等实践主体,探讨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道
德管理方法和手段,对我国企业道德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为了增强本书的可读性和信息量,本书引用大量报刊杂志和书籍文献的有关资料作为引言、实例和案例
分析题。在此,对被引用的各位作者表示感谢。同时,真诚感谢长期以来关心、帮助和支持作者学习、
工作与生活的各位老师、领导、亲人、朋友、同事和同学们。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面上项目(7067206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6JA630014)
与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的研究成果。本书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叶陈刚博士
全面设计篇章架构,执笔第一、二、三、四、十、十一、十二章,并总纂定稿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经
济管理分社张冬梅社长执笔第五章,英国伯明翰大学田书华博士执笔第六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
学院周亚东执笔第七章,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叶陈云博士执笔第八、九章,郑州信息统计学院教
师孔慧平执笔第十二章。兰州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师吴永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卢虹、牛川、
张琛、张增强、傅浩等同学参加本书部分内容撰写,并为本书图表的设计、编制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的目标是编写一本高水平的《企业伦理概论》,以便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型企业人才发挥积极作
用。但由于本书选题属于现代管理学科前沿课题,可供借鉴与参考的资料有限以及我们的水平所限,撰
写难度较大。加之撰写本书时间较紧,书中难免有不妥、疏漏之处,衷心地希望能够得到学界同仁、实
务界的朋友以及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使《企业伦理概论》不断地得到提高
与完善。
叶陈刚
2009年3月22日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