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上书店 > 法律法学教材

刑事诉讼法学

  • 作者:岳悍惟 主编
  • 丛书名: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 版次/印次:1/1
  • ISBN:9787566306845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5
  • 开本:185mm×230mm
  • 字数:501千字
定价¥45.00会员价¥40.50

每单第一本书运费10元,之后每本书累加5元 (一次性购买满100元即免运费)

  • 介绍/前言
  • 目录

  前 言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在刑事诉讼上表现最为突出。为实现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目的,各国刑事诉讼的设置及运行基本遵循这样的宪法理念:一个人即使涉嫌犯罪,国家公权力也无权未经正当法律程序剥夺宪法所保障他的基本权利。因此,现代刑事诉讼法被认为是“国家宪法的测震器”,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新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于1979年7月1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80年1月1日起施行。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首次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并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1996年刑事诉讼法,被认为在有效打击犯罪的同时开始注重人权保障。此后,1999年和2002年宪法修正案先后增加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这对素有“应用宪法”之称的刑事诉讼法提出了与时俱进的修改要求。同时,近些年来发生的多起社会影响广泛的冤假错案,亦凸显了刑事诉讼法存在的诸多制度缺陷。为更好地实现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正义,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再次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并于2013年1月1日施行。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贯彻了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改革力度很大,净增条文达60条之多,这对于解决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刑讯逼供、辩护效力差、程序不公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但与国际司法准则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进一步实现司法正义、提高诉讼效率以及加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等问题,仍然是理论界及实务界研究及关注的热点。

  对于教学而言,教材是根本。一部好的教材,不仅能够体现一门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该学科的学术水准,从而对于教与学有着良好的拘束与启发效果。刑事诉讼法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尽可能编撰出一部好的刑事诉讼法教材,我们一方面立足于刑事诉讼法典及有关司法解释,重点讲授刑事诉讼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适当反映一些学术成果,力求拓展读者的理论视野。希望本教材能够给广大师生的教与学带来有效的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本教材的撰写分工如下:

  岳悍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岳悍怡(山东政法学院,副教授):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郑丽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第十章、第十一章;徐阳(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第十六章、第十七章;梁欣(国家法官学院,教授):第十八章、第十九章;李奋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第二十章、第二十五章;初殿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