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
——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
少年司法制度是英国大宪章以来,司法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就传统的司法而言,少年司法中确实有着极具革新性质的内容。
——庞德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是法学制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国际社会往往以此作为衡量一国法制建设水平、人权保护程度的重要性标志之一。与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相比,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往往面临更多的价值冲突和选择:一方面,作为刑事司法制度的一种,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同样承担着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公正与效率、司法公正与程序公正等多重价值的平衡与实现的重任;另一方面,基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殊性和涉案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身心特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又需在遵守普通刑事司法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以温和的方式宽缓地处理案件。上述多元价值诉求决定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在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程序、规则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在各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的相对独立地位。
早在12年前,笔者就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笔者刚上研究生,因专业方向是侦查学,所以笔者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侦查制度和程序进行了初步研究,写成了3万多字的长文——《试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侦查制度之完善》,主体部分发表在2003年6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侦查论丛》第1卷上。此后,笔者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期间,又先后发表了探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侦查制度和程序相关问题的论文——《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方针及原则》、《浅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的全面调查原则》、《在打击与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略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制度之完善》。可惜的是,因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任务的调整,在完成长文《试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侦查制度之完善》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包括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侦查制度和程序均未继续成为其时学习研究的侧重。
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笔者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工作。笔者先后主持了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原理与制度研究”、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制度与程序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职权优化配置研究”,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的子课题“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研究”和“未成年犯矫正研究”的研究工作。此外,笔者主持的北京市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社区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实证研究”以及笔者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事和解制度研究”、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恢复性司法与中国刑事诉讼法改革实证研究”、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刑事司法环境研究”也均涉及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内容。在上述课题的研究中,笔者增强了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兴趣,加深了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了解,尤其重要的是,学会用“刑事一体化”的视野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数量的成果。
自2012年3月起,笔者受聘担任英国救助儿童会未成年人司法项目顾问,推动英国救助儿童会倡导的未成年人司法分流项目在北京市,尤其是海淀区的宣传、推广与实施。笔者与英国救助儿童会、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未检处、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庭、首都师范大学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研究与服务中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共青团北京市委权益部、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丰台区中途之家等部门、机构或组织保持了良好的联系,并曾到江苏常州、无锡、云南昆明等地调研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实践状况。这些活动促使笔者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认识逐步实现理论、立法和实践的结合,并不断得以升华。
然而,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笔者未能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进行一次相对系统、相对全面的梳理。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及其编辑阮珍珍女士为我提供这么一次难得的机会,使我能够独自撰写一本关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教材。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涵盖司法组织、诉讼程序、涉罪未成年人的罪责刑、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对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而言,教材的写作比专著的写作更难。市面上不乏未成年人司法的专著,但却没有一本未成年人司法的教材。作为研究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资深学者,笔者的好友、上海政法学院的姚建龙教授在2012年12月初得知笔者正在撰写一本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教材时,感到非常惊讶,认为这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笔者以为,姚建龙教授有如此看法,其中几个重要原因就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内容太过庞杂,既包括实体法、程序法,也包括司法组织法,而且还涉及未成年人保护和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内容;法律渊源令出多门,并且不同的法律渊源对于某些问题的规定可能互相冲突;理论研究缺乏通说,实践做法各地不一;等等。即便如此,笔者仍然努力做了一次尝试。
本教材是一本专著型教材,也是笔者所主持的“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职权优化配置研究”的成果之一。在本教材中,笔者紧密围绕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和世界各国关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相关规定以及我国法律法规和相关解释中有关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相关规定,立足理论界关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通说以及实务部门有关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最新探索,对国际公约、域外法律和国内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并力争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最佳契合。但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水平有限,本教材仍有一些不足,敬请各位方家不吝批评指正。
本教材的写作,得到了笔者的领导及同事宋英辉、吴宗宪、史立梅、王超、袁彬、杨雄、何挺、肖萍、印波、孟军、毛立新,英国救助儿童会未成年人司法项目经理姜敏、高级项目官员张厚奇,笔者的好友姚建龙、张鸿巍、刘涛、杜邈、彭新林、张文娟、刘为军、陈琴等人的诸多帮助;得到了英国救助儿童会未成年人司法项目顾问助理、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王頔、高阁、周季云、罗璀,以及笔者曾经的学生常秀娇、董文辉、马志萍、王庆刚、张志富、杨光、邱刚、胡安华、董杰、胡海、袁俭根、刘炯等人的大力协助;并参考和引用了其他许多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的观点。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