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1年,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指出:“任何敢于面对决策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创业者并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性格特征。”换言之,创新创业人才并非天生的,而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
2012年8月,教育部正式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各高校把“创业基础”纳入必修课教学体系,不少于32个学时、2个学分,并配套出台“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试行),明确高校必须配备专任教师、对口教材,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随着这一要求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再一次成为教育研究的关注点。在2013年召开的全球创业周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也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地。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利于高校更好地确定目标和探索路径。
创业是一场艰苦的修行!很多创业者都曾吐槽过创业的艰辛,譬如没日没夜的加班和奔波,譬如用尽全力试图去打开资本的钱袋子……但真正从早期创业走出来的是那百分之一的成功者,他们的自律和朴素作风当是由内而外的。在从0到1的创业路上,他们并不比别人幸运,漫漫长夜里的噩梦和哭泣,失败后重新再来的勇气和魄力……每个人都想好了开始,却永远不知道过程和结果,这就是创业的过程。
本书试图以创业过程为主线重塑整个创业活动。全书共包括十章内容,第一章介绍创业的概念、类型和过程,目的是让我们对创业有个初步的认识;第二章介绍创业者和创业机会,目的是使创业者明确如何抓住创业机会;第三章介绍创业者和他的团队,目的是使我们认识到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好的创业者,成功的创业者有着其独有的特质,创业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第四章介绍创业融资,目的是使我们认识到创业过程中可能利用的各种资金来源;第五章介绍商业计划书的撰写,目的是使创业者如何通过文本展示创业项目,使创业活动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目光;第六章介绍商业模式的开发,目的是使创业者明白创业活动要想存续必须盈利,因此,在创业之始创业者就要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上下足力气;第七章介绍成立新创企业,目的是使创业者明白新创企业成立的基本法律流程和组织形式;第八章介绍新创企业的成长管理,目的是使创业者明白新创企业成长管理的一般规律和流程;第九章介绍新创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目的是使创业者明白新创企业所需要采取的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和管理方式;第十章介绍新创企业的风险管理,目的是使创业者明白新创企业面临的风险类型和管理策略。
持续的教学和对相关案例的跟踪研究促进了编者对创业管理思想的深化和升华,学生们也通过课程报告等形式为本书提供了很好的修正与补充。感谢邢小强教授、汪洋副教授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付出的辛苦努力,感谢博士生倪嘉成、王森、弓丽栋为本教材撰写所提供的多方面的协助与配合,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各位编辑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他们的各种建议和修正对本教材的完善帮助极大。